振振有词 zhèn zhèn yǒu cí

abac式
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注音ㄓㄣˋㄓㄣˋㄓㄣˋㄓㄣˋㄧㄡˋㄘˊ
繁体振振振振有詞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振振有词的解释
形容说话时有理有据,理由充足,言之凿凿。
出处

1.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2.

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植善属文,辞藻富丽,振振有词。'
寓意
强调说话时要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和自信心。
列子

1.

在辩论赛上,他振振有词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2.

小明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他振振有词地解释是因为路上堵车。

3.

妈妈质疑他玩游戏的时间,他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为了锻炼反应能力。

4.

在家庭聚会上,他振振有词地讲述自己的创业计划,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5.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时,他振振有词地列举了自己的理由。

6.

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老舍《四世同堂》八

振振有词的翻译
德语
mit Selbstvertrauen und Vernunft sprechen
日语
自信と理由をもって話す
法语
parler avec assurance et raison
英语
speak with confidence and reason
振振有词的字意分解
zhèn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
7:又。
8:整治,整顿 [reorganize]。
9:振作;奋起。
10:消除。
11:发出;生长。
12:姓。
zhèn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
7:又。
8:整治,整顿 [reorganize]。
9:振作;奋起。
10:消除。
11:发出;生长。
12:姓。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振振有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èn zhèn yǒu cí)。abac式组合,振振有词意思是:形容说话时有理有据,理由充足,言之凿凿。 强调说话时要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