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亲内疏的解释
形容对外亲近,对内疏远的一种态度或行为。
出处
1.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晋书·宣帝纪》:“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2.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外亲而内疏,国危矣。'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平衡,避免偏袒外人而忽视亲近的人。
列子
1.
他在公司对外来的客户总是外亲内疏,让同事们感到不满。2.
小明对新来的同学特别好,对老朋友却外亲内疏,引起了大家的议论。3.
她总是对外人表现得非常热情,对家人却外亲内疏,家人感到很伤心。4.
这个团队对新成员格外照顾,对老成员却外亲内疏,导致内部矛盾。5.
他对朋友的朋友总是外亲内疏,让朋友感到很尴尬。6.
不料此人~,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外亲内疏的翻译
德语
fremd nahe, vertraut fern
日语
外に親しく内を疎かにする
法语
proche des étrangers, distant des intimes
英语
close to outsiders, distant to insiders
外亲内疏的字意分解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qīn
1:(形声。从见,亲(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同本义。
3:亲密。与“疏”相对。
4:准,准确。
5:更新。
6:艰苦。
7: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8: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9:亲密的、可靠的人。
10:亲自,亲身。
11:亲近;接近。
qìng
nà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同本义。
3:交入;接纳
nèi
1:里面。与“外”相对。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室,内室,房室。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又。
6:妇女;女色。
7: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8:内心。
9:内脏。
shū
1:(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同本义。
3:分开; 分散。
4:分赐,分给。
5:清除;排除。
6:雕刻,画饰。
7: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8:疏忽;粗疏。
9:注释,解释。
10:疏远,不亲近 。亦指离间,使疏远。
11:稀疏;稀少。
12:粗略;不周密。
13:粗糙。亦指糙米。
14:久;长远。
15:迂阔;不切实际。
16: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17:奏章。亦指上奏章。
18:书信。
19: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外亲内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qīn nèi shū)。abac式组合,外亲内疏意思是:形容对外亲近,对内疏远的一种态度或行为。 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平衡,避免偏袒外人而忽视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