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 lǚ jiào bù gǎi

abac式
拼音lǚ jiào bù gǎi
注音ㄌㄩˇㄐㄧㄠˋㄅㄨˋㄍㄞˇ
繁体屢教不改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屡教不改的解释
形容屡次受到教育或处罚后仍然不改正错误的态度或行为。
出处

1.

明·沈德符《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2.

《后汉书·张衡传》:'屡教不改,罪当死。'
寓意
强调对错误行为的持续性和改正的困难,提醒人们要及时改正错误。
列子

1.

小明屡教不改,总是忘记完成作业。

2.

他屡教不改,继续在课堂上讲话。

3.

这个孩子屡教不改,总是迟到。

4.

她屡教不改,依然乱扔垃圾。

5.

他们屡教不改,继续在公共场所吸烟。

6.

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屡教不改的翻译
德语
wiederholt belehrt, aber nicht geändert
日语
屡教不改
法语
répétitivement enseigné mais ne change pas
英语
repeatedly taught but does not change
屡教不改的字意分解
1:(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jiāo
1: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2:使;令;让。
jiào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3:叫;让。
4:教育;教材。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ǎi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同本义。
3:改正;纠正。
4:重新;再。
5:另行;改任。
6:姓。

屡教不改,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ǚ jiào bù gǎi)。abac式组合,屡教不改意思是:形容屡次受到教育或处罚后仍然不改正错误的态度或行为。 强调对错误行为的持续性和改正的困难,提醒人们要及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