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不修 fǔ guǐ bù xiū

abac式
拼音fǔ guǐ bù xiū
注音ㄍㄨㄟˇㄅㄨˋㄒㄧㄡ
繁体簠簋不修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簠簋不修的解释
形容对礼仪和规矩不重视,不修整。簠和簋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两种盛器,引申为礼仪制度。
出处

1.

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修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

2.

出自《左传·隐公五年》:'簠簋不修,废弃旧物,不可以祀。'
寓意
强调对礼仪和规矩的重视,提醒人们不应忽视传统和规范。
列子

1.

他平时对自己的穿着打扮簠簋不修,总是随意得很。

2.

小明在家中簠簋不修,常常让家里乱七八糟。

3.

这位艺术家生活中簠簋不修,但作品却充满灵性。

4.

他对自己的工作态度簠簋不修,常常导致项目延误。

5.

她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活习惯簠簋不修,令人遗憾。

簠簋不修的翻译
德语
die Etikette vernachlässigen
日语
礼儀を怠る
法语
négligent des règles de bienséance
英语
neglectful of etiquette
簠簋不修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同本义。
guǐ
1:(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ū
1:(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3:整修;修理。
4:兴建;建造。
5:整治。
6: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7:编纂;撰写;写。
8:设。置备。
9:循;遵循。
10:修订,修改,改正。
11:长。
12:高;大。
13:善;美好。
14:致送师长的酬金。
15:姓。

簠簋不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ǔ guǐ bù xiū)。abac式组合,簠簋不修意思是:形容对礼仪和规矩不重视,不修整。簠和簋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两种盛器,引申为礼仪制度。 强调对礼仪和规矩的重视,提醒人们不应忽视传统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