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晓 wú suǒ bù xiǎo

abcd式
拼音wú suǒ bù xiǎo
注音ㄇㄛˊㄙㄨㄛˇㄅㄨˋㄒㄧㄠˇ
繁体無所不曉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无所不晓的解释
形容知识渊博,样样都懂。
出处

1.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2.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后人以此形容无所不知。
寓意
强调知识的广博和对各种事物的了解,鼓励不断学习和探索。
列子

1.

小明对各种科学知识无所不晓,常常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2.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对历史典故无所不晓,讲起故事来头头是道。

3.

图书馆管理员对书籍分类和内容无所不晓,总是能迅速找到读者需要的书。

4.

小红对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无所不晓,经常在学校的音乐会上大放异彩。

5.

在博物馆里,导游对展品的背景和故事无所不晓,讲解得生动有趣。

6.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形容才子不是常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吗?”

无所不晓的翻译
德语
allwissend
日语
無所不知
法语
omniscient
英语
omniscient
无所不晓的字意分解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suǒ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7: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8: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9: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10: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11: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12: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13: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14:用于建筑物。
15:尚,还。
16: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17: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18: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19:许多的,多种的。
20:可以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ǎo
1:(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2: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3:清晨。
4:明白,了解。
5:告知,使明白。

无所不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suǒ bù xiǎo)。abcd式组合,无所不晓意思是:形容知识渊博,样样都懂。 强调知识的广博和对各种事物的了解,鼓励不断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