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足而立 cè zú ér lì

abac式
拼音cè zú ér lì
注音ㄘㄜˋㄗㄨˊㄦˊㄌㄧˋ
繁体側足而立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侧足而立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站立时身体侧着,仅用一只脚支撑,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的姿态。
出处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2.

出自《庄子·大宗师》:'仲尼曰:'吾与汝,天姥游,吾与汝,侧足而立。''
寓意
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随意和自然。
列子

1.

他在花园里侧足而立,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2.

她侧足而立,优雅地在舞台上展示舞蹈动作。

3.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时,常常侧足而立,显得非常轻松。

4.

他侧足而立,静静地听着音乐,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5.

在海边,游客们侧足而立,欣赏着落日的余晖。

6.

他吓得~。

侧足而立的翻译
德语
auf einem Bein stehen
日语
片足で立つ
法语
debout sur un pied
英语
standing on one foot
侧足而立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3:边缘。
4:向旁边歪斜。
5:靠近。
6:不正,邪辟。
1:倾斜。
2:“平仄”也作“平侧”。
zhāi
1: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侧足而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è zú ér lì)。abac式组合,侧足而立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站立时身体侧着,仅用一只脚支撑,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的姿态。 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随意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