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abcd式
拼音shù shǒu wú cè
注音ㄕㄨˋㄕㄡˇㄇㄛˊㄘㄜˋ
繁体束手無箊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束手无策的解释
形容对事情束手无策,感到无能为力。
出处

1.

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2.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吾恐不免,束手待毙耳。'
寓意
提醒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需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不能轻易放弃。
列子

1.

面对复杂的数学题,他束手无策,只能求助老师。

2.

小明在电脑故障时束手无策,只能请专业人员来修理。

3.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大家束手无策,只能等待雨停。

4.

在迷宫中迷路后,游客们束手无策,只能原路返回。

5.

在棋局中,面对对手的高明棋术,他束手无策,最终认输。

6.

梅飏仁正在~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束手无策的翻译
德语
ratlos
日语
どうしようもない
法语
impuissant
英语
at a loss
束手无策的字意分解
shù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7:姓。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1:(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策略;计谋。
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5: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8:卜筮用的蓍草。
9: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10: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11:谋划;策划。

束手无策,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ù shǒu wú cè)。abcd式组合,束手无策意思是:形容对事情束手无策,感到无能为力。 提醒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需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不能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