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疐后 bá qián zhì hòu

abac式
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注音ㄅㄚˊㄑㄧㄢˊㄏㄡˋ
繁体跋前疐後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跋前疐后的解释
形容走路时,前脚刚迈出,后脚就绊住了,形容做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出处

1.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2.

出自《庄子·达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后人引申为形容进退两难的状态。
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果断,避免犹豫不决导致的困境。
列子

1.

他在选择职业时,总是跋前疐后,无法做出决定。

2.

面对众多的选择,小明常常跋前疐后,浪费了很多时间。

3.

她在买衣服时总是跋前疐后,最后什么也没买到。

4.

他在投资时,总是跋前疐后,错过了很多机会。

5.

面对考试的选择题,他总是跋前疐后,影响了答题速度。

6.

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闵默而有~之忧。《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

跋前疐后的翻译
德语
zögern und stolpern
日语
躊躇してつまずく
法语
hésiter et trébucher
英语
hesitate and falter
跋前疐后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同本义。
3:扭转。
4:踏,踩。
5:
6:
7: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qián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7: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8:预先;事前。
9:目前。
10:箭竹。
zhì
1:绊倒。
hòu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3:帝王的妻子。
4:古代指列国诸侯。
5: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7:(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8:同本义。
9:承继。
10:后代,子孙。
11:次序在后。
12: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13:后面,位置在后。

跋前疐后,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á qián zhì hòu)。abac式组合,跋前疐后意思是:形容走路时,前脚刚迈出,后脚就绊住了,形容做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果断,避免犹豫不决导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