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理度势 kuí lǐ dù shì

abac式
拼音kuí lǐ dù shì
注音ㄎㄨㄟˊㄌㄧˇㄉㄨˋㄕˋ
繁体揆理度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揆理度势的解释
揆理度势指的是推测事理,揣度形势。常用于形容在做决策或判断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深思熟虑。
出处

1.

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虽若确有把握,然专断一国贸易,与概断各国贸易,揆情度势,迥不相同。”

2.

出自《后汉书·班彪传》,原文为“揆理度势,因事制宜。”
寓意
强调在做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避免草率行事。
列子

1.

他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揆理度势,最终决定从事自己热爱的领域。

2.

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她揆理度势,决定先与家人沟通再做决定。

3.

在投资前,他揆理度势,仔细分析了市场的风险和机会。

4.

她在规划旅行路线时,揆理度势,选择了最适合的行程。

5.

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他揆理度势,决定先提升自己的技能。

揆理度势的翻译
德语
die Situation und Umstände bewerten
日语
事理を推し量り、情勢を図る
法语
évaluer la situation et les circonstances
英语
consider the situation and circumstances
揆理度势的字意分解
kuí
1:(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同本义。
3: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4:管理;掌管。
5:灭;破。
6:准则;原则。
7:事务;政事。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1:(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同本义。
3:法制;法度。
4:限度,限额。
5:胸襟;器度。
6:心意,考虑。
7:计划。
8:度过,越过。
9: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10: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11:谱写。
12:次。
13:姓。
duó
1:估计,推测。
2:衡量。
3:量;计算。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揆理度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uí lǐ dù shì)。abac式组合,揆理度势意思是:揆理度势指的是推测事理,揣度形势。常用于形容在做决策或判断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深思熟虑。 强调在做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避免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