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儿郎当 diào ér láng dàng

abac式
拼音diào ér láng dàng
注音ㄉㄧㄠˋㄦˊㄌㄤˊㄉㄤˋ
繁体弔兒郎當噹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吊儿郎当的解释
形容人懒散、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样子。
出处

1.

王朔《浮出海面》:“正说着,石岜吊儿郎当走进后台。”

2.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你这等吊儿郎当的,怎能做得成事?”
寓意
提醒人们要认真负责,避免懒散的态度。
列子

1.

他整天吊儿郎当,什么事也做不好。

2.

班里有个同学总是吊儿郎当,不认真学习。

3.

老板对吊儿郎当的员工非常不满。

4.

她对弟弟吊儿郎当的态度感到很头疼。

5.

这个年轻人吊儿郎当,总是让父母操心。

6.

你不能总是这样吊儿郎当的好不好?

吊儿郎当的翻译
德语
leichtfertig und unverantwortlich
日语
いい加減で無責任
法语
négligent et irresponsable
英语
careless and irresponsible
吊儿郎当的字意分解
diào
1:(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同本义。
3:引申为慰问。
4:在牌戏中 。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5:提取。
6:落下。
7:哀伤,悲悯。
8:善;良好。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láng
1:(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古地名。春秋鲁邑。
3: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4: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5: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6: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7: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8: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9:仆人称主人为郎。
10:又。
11:室外有顶的过道。
12:朝廷。
dāng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7:用武力抵敌。
8:应当。
9:判决罪人,断狱。
10:在。
11:本,这。
12:假使。
dàng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7: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吊儿郎当,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iào ér láng dàng)。abac式组合,吊儿郎当意思是:形容人懒散、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样子。 提醒人们要认真负责,避免懒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