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abac式
拼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注音ㄔㄨㄩㄋㄧˊㄦˊㄅㄨˋㄖㄢˇ
繁体齣淤泥而不染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出淤泥而不染的解释
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
出处

1.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出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寓意
强调在不良环境中保持高尚品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底线。
列子

1.

小明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诚实,真是出淤泥而不染。

2.

她在充满诱惑的娱乐圈中依然保持本色,出淤泥而不染。

3.

即使周围的人都开始走捷径,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

4.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中,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出淤泥而不染。

5.

面对各种不良诱惑,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出淤泥而不染。

6.

我就是喜欢荷花~的精神。

出淤泥而不染的翻译
德语
aus dem Schlamm hervorgehen, ohne beschmutzt zu werden
日语
泥の中から出ても汚れない
法语
sortir de la boue sans être souillé
英语
rise above the mud without being tainted
出淤泥而不染的字意分解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1:(形声。从水,於(yú)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2:同本义。
3: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4: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5:又如: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6:滞塞,不流通。
1:(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3:泥土;泥巴。
4:泥水,稀泥;烂泥。
5: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6:读“niè”,通“涅”,染黑。
7:软弱无力。
1:阻塞,阻滞。
2: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3:涂沫。
4:糊。
5:软求,软缠;缠着。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abac式组合,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 强调在不良环境中保持高尚品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