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土色的解释
形容人面色苍白如土,通常表示恐惧、惊慌或极度紧张。
出处
1.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重读一遍,读得音韵铿锵,番使不敢则声,面如土色,不免呼拜舞辞朝。”2.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原文为“瑜入见,权起,执其手曰:‘公瑾,孤久不见,甚念之。今者有事,欲烦公瑾,幸勿推辞。’瑜曰:‘敢不尽力?’权曰:‘孤欲伐蜀,刘备在荆州,公瑾其宜行乎?’瑜面如土色,良久曰:‘此大事也,愿得详议。’”寓意
表达人在面对恐惧、惊慌或极度紧张时的状态,提醒人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列子
1.
听到鬼故事,小明面如土色,吓得不敢睡觉。2.
当他看到试卷上的难题时,面如土色,完全不知所措。3.
在惊险的过山车上,小红面如土色,紧紧抓住扶手。4.
听到突如其来的雷声,小狗面如土色,躲到床底下。5.
看到老板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小李面如土色,赶紧整理桌面。6.
这是谁干的,我并没得罪人,为什么这么坑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贾芹拾来一看,吓得~,说道面如土色的翻译
德语
blass wie ein Gespenst
日语
土気色
法语
pâle comme un linge
英语
pale as a ghost
面如土色的字意分解
mi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7:朝向;面对;面向。
8:见面。
9:勉励。
10:面向。
11:背向。
12: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rú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7:相敌;抵挡。
8:应当。
9:按照。
10:假如,如果。
11:与,和。
12:或——表示选择关系。
13:而——表示连接。
14: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15: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16:相当于“乎”。
tǔ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3:土地。
4:领土,国土。
5:田。
6:中医学上指脾。
7:土地神
8: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9:测量土地。
10:吐。
11:姓。
sè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面如土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iàn rú tǔ sè)。abac式组合,面如土色意思是:形容人面色苍白如土,通常表示恐惧、惊慌或极度紧张。 表达人在面对恐惧、惊慌或极度紧张时的状态,提醒人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