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然太息 kuì rán tài xī

abac式
拼音kuì rán tài xī
注音ㄎㄨㄟˋㄖㄢˊㄊㄞˋㄒㄧ
繁体喟然太息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喟然太息的解释
形容叹息的样子,常用来表达对某事感到失望、遗憾或无奈。
出处

1.

《列子·说符》:“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2.

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喟然太息,谓我何求”。
寓意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感叹,提醒人们要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列子

1.

听到朋友的噩耗,他喟然太息,感到非常无奈。

2.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只能喟然太息。

3.

看到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他喟然太息。

4.

在回忆过去的岁月时,她不禁喟然太息。

5.

当得知计划失败时,他喟然太息,感到失望。

6.

四座有经历世故者,多~。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喟然太息的翻译
德语
verzweifelt seufzen
日语
嘆息
法语
soupir de désespoir
英语
sigh in despair
喟然太息的字意分解
kuì
1:(形声。从口,胃声。本义:叹息) 同本义。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tài
1:(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3: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4:大的,广大的。
5: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6: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7:亨通;顺利。
8: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9:过于;过分。
10:又。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喟然太息,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uì rán tài xī)。abac式组合,喟然太息意思是:形容叹息的样子,常用来表达对某事感到失望、遗憾或无奈。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感叹,提醒人们要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