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的解释
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榜样,带动和影响他人。强调通过自身行为来示范和引导。
出处
1.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
出自《论语·为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照着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寓意
强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他人,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领导力。
列子
1.
作为班长,他总是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认真完成每项任务。2.
在社区活动中,队长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清洁工作,激励大家一起努力。3.
妈妈以身作则,每天坚持早起锻炼,孩子们也受到了影响。4.
在公司项目中,项目经理以身作则,加班加点,团队士气大增。5.
老师以身作则,认真备课,学生们也更加努力学习。6.
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巴金《家》二十五以身作则的翻译
德语
durch das eigene Beispiel führen
日语
身をもって示す
法语
donner l'exemple
英语
lead by example
以身作则的字意分解
y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7:原因,缘故。
8:无固定职业的人。
9: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10: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1: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12: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13: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14: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15: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16:才。
17:表目的或结果等。
18: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19: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20: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zé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7:做,作。
8:正相反。
9:表示相反或对照。
10:表示平列关系。
11: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1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13: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14: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15: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16: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17: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18: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以身作则,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ǐ shēn zuò zé)。abac式组合,以身作则意思是: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榜样,带动和影响他人。强调通过自身行为来示范和引导。 强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他人,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