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厉内荏 wài lì nèi rěn

abac式
拼音wài lì nèi rěn
注音ㄨㄞˋㄌㄧˋㄋㄚˋㄖㄣˇ
繁体外厲内荏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外厉内荏的解释
形容外表强硬而内心虚弱。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物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出处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2.

《左传·成公二年》:'外厉而内荏,国不可支也。'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真正的实力在于内在的坚韧和能力。
列子

1.

虽然他看起来很凶悍,但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得外厉内荏。

2.

这个团队在比赛中表现得外厉内荏,很快就败下阵来。

3.

他总是喜欢吹嘘自己的能力,但实际操作时却外厉内荏。

4.

小明在朋友面前装得很厉害,但面对考试时却外厉内荏。

5.

这个项目看似很强大,但内部管理混乱,典型的外厉内荏。

外厉内荏的翻译
德语
äußerlich stark, innerlich schwach
日语
外は強く内は弱い
法语
fort à l'extérieur mais faible à l'intérieur
英语
strong on the outside but weak on the inside
外厉内荏的字意分解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3:祸患;危险。
4:恶鬼。
5:疠,瘟疫,传染病。
6:河岸,水旁;边。
7: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8:(lài)。恶疮。
9:磨,磨快。
10:砥砺,磨练。
11:振奋。
12:激励,勉励。
13:连衣涉水。
14:策,鞭打。
15:警惕。
16:疾飞。
17:害;虐害;损害。
18:得传染病。
19:变为恶鬼。
20:严厉(威严不随和)。
21:猛烈。
22:恶,凶恶。
23:危险。
24:味道浓烈。
25:姓。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同本义。
3:交入;接纳
nèi
1:里面。与“外”相对。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室,内室,房室。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又。
6:妇女;女色。
7: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8:内心。
9:内脏。
rěn
1:(形声。从艸,任声。本义: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2:同本义。
3:卧席。
4:柔弱;怯弱。
5:大的。

外厉内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lì nèi rěn)。abac式组合,外厉内荏意思是:形容外表强硬而内心虚弱。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物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真正的实力在于内在的坚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