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不相让 gè bù xiāng ràng

abcd式
拼音gè bù xiāng ràng
注音ㄍㄜˋㄅㄨˋㄒㄧㄤˋㄖㄤˋ
繁体各不相讓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各不相让的解释
形容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彼此争执不下。
出处

1.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二人都是生的面红,项上青筋直暴,两个眼内火星直迸,都不肯让,都不肯退。”
寓意
强调双方在争执中的坚定立场,提醒人们在争执中要保持理性和沟通。
列子

1.

两个孩子为了玩具各不相让,最后父母出面才解决了争执。

2.

讨论方案时,两个组长各不相让,最后决定投票决定。

3.

在辩论赛上,双方选手各不相让,场面非常激烈。

4.

两位棋手在比赛中各不相让,比赛进行得非常紧张。

5.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两家公司各不相让,最终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

6.

~对大家都没好处。

各不相让的翻译
德语
keiner weicht zurück
日语
互いに譲らない
法语
ne cédant pas
英语
neither giving way
各不相让的字意分解
1:特别,与众不同。
1:每个,各自。
2:皆。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ràng
1:(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2:同本义。
3:退让;谦让。
4:推举。
5: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6:推辞;推让;拒绝。
7:
8:窃夺。
9:骚扰。
10: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各不相让,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è bù xiāng ràng)。abcd式组合,各不相让意思是:形容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彼此争执不下。 强调双方在争执中的坚定立场,提醒人们在争执中要保持理性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