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先有计划和准备就会成功,没有计划和准备就会失败。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出处
1.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
出自《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寓意
强调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列子
1.
小明在准备考试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复习,考试取得了好成绩。2.
妈妈在组织家庭聚会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准备食材和菜单,聚会非常成功。3.
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产品一经上市就大受欢迎。4.
小红在准备毕业旅行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订好了酒店和机票,旅行非常顺利。5.
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小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了充足的装备和补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6.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翻译
德语
Mit Vorbereitung kommt Erfolg, ohne sie kommt Misserfolg.
日语
万事予れば立つ、予らなければ廃る
法语
Avec préparation vient le succès, sans elle vient l'échec.
英语
With preparation comes success, without it comes failure.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字意分解
fán
1:(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2:凡是,一切。
3:总共。
4:平常;普通。
5:平庸。
6:纲要,概括之辞。
7:人世间,尘世。
8:古国名 。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yù
1:(形声。从页(xié), 予声。本义:安乐。经典通用“豫”字)。
2:同本义。
3:预先,事先。事先有准备
4:参与
zé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7:做,作。
8:正相反。
9:表示相反或对照。
10:表示平列关系。
11: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1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13: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14: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15: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16: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17: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18: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fán shì yù zé lì, bù yù zé fèi)。abac式组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先有计划和准备就会成功,没有计划和准备就会失败。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强调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