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袍不耻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不感到羞耻,常用来形容安贫乐道、不以衣着为耻的生活态度。
出处
1.
《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2.
出自《论语·子罕》:'缊袍与狐貉,彼其贵我之身乎?'意思是孔子不以自己穿的破旧衣服为耻。寓意
强调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倡导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虽然生活拮据,但总是缊袍不耻,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2.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穿着缊袍不耻地走在街上,脸上始终挂着笑容。3.
她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缊袍不耻地过着简单的生活。4.
尽管大家都穿着新衣,他依然缊袍不耻,显得格外淡定从容。5.
缊袍不耻的生活方式让他在朋友圈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6.
服之不衰,身之灾也;~,志独超欤。(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衣服》)缊袍不耻的翻译
德语
sich nicht schämen, abgetragene Kleidung zu tragen
日语
ぼろ着ても恥じない
法语
ne pas avoir honte de porter des vêtements usés
英语
not ashamed of wearing ragged clothes
缊袍不耻的字意分解
yūn
1:——见 “絪緼”。即“氤氲” (yīn-yū)。
yùn
1:(形声。从糸(mì),昷(wēn)声。本义:以新绵合旧絮)。
2: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
3:乱麻。
4:动乱,不安,骚乱。
5:深奥
6:积聚;收藏。
páo
1: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2:外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hǐ
1:(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3:羞愧。
4:羞辱;侮辱。

缊袍不耻,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ùn páo bù chǐ)。abac式组合,缊袍不耻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不感到羞耻,常用来形容安贫乐道、不以衣着为耻的生活态度。 强调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高于物质享受,倡导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