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abcd式
拼音láng tūn hǔ yàn
注音ㄌㄤˊㄊㄨㄣㄏㄨˋㄧㄢˋ
繁体狼吞虎咽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狼吞虎咽的解释
形容吃东西时非常迅速而贪婪的样子,常用来描述某人吃饭速度快、吃相急切。
出处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2.

出自《新唐书·李勉传》,原文为:“勉性俭素,饭不重味,食不二色,尝曰:‘吾食不至狼吞虎咽,饮不至牛饮马啜。’”
寓意
提醒人们在进食时要注意速度和礼仪,同时也反映出饥饿或急切的心态。
列子

1.

小明饿了一天,回到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了晚饭。

2.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狼吞虎咽地补充能量。

3.

朋友聚会上,大家一边聊天一边狼吞虎咽地享用美食。

4.

小狗看到主人喂食,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5.

野餐时,大家在草地上狼吞虎咽地享受午餐。

6.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吃了一回。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狼吞虎咽的翻译
德语
schlingen
日语
狼吞虎咽
法语
engloutir
英语
gobble up
狼吞虎咽的字意分解
láng
1:(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同本义。
3:凶狠。
4:姓。
tūn
1:(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同本义。
3:吞并,消灭掉。
4:容纳。
5:忍受。
6:痴呆。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yān
1:(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2:同本义 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
3:指颈项。
4:比喻形势险要之地。
yàn
1:吞入;吞食。
1:填塞;充塞。

狼吞虎咽,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áng tūn hǔ yàn)。abcd式组合,狼吞虎咽意思是:形容吃东西时非常迅速而贪婪的样子,常用来描述某人吃饭速度快、吃相急切。 提醒人们在进食时要注意速度和礼仪,同时也反映出饥饿或急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