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之年的解释
指人到了晚年,岁月已晚,形容人生的暮年阶段。
出处
1.
《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人引申为人生的各个阶段,其中'迟暮'指晚年。寓意
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及时行善,享受晚年生活。
列子
1.
爷爷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2.
她在迟暮之年依然坚持每天晨练。3.
尽管到了迟暮之年,他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4.
在迟暮之年,他开始整理自己一生的回忆录。5.
到了迟暮之年,他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6.
他虽然到了~,但是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迟暮之年的翻译
德语
die Dämmerungsjahre
日语
晩年
法语
les années crépusculaires
英语
the twilight years
迟暮之年的字意分解
chí
1:(形声。本义:慢慢走)。
2:同本义。泛指慢。
3: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4:迟疑;犹豫。
5:晚。
6:长久。
mù
1:(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同本义。
3:夜晚。
4:喻指年老,衰老。
5:迟;晚。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迟暮之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í mù zhī nián)。abcd式组合,迟暮之年意思是:指人到了晚年,岁月已晚,形容人生的暮年阶段。 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及时行善,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