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书立说的解释
指著书立说,撰写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常用于形容某人有独到的见解和著述能力。
出处
1.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2.
出自《汉书·艺文志》:'著书立说,以传后世。'寓意
强调通过写作和发表来表达和传播思想,体现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列子
1.
他退休后,仍然坚持著书立说,继续为学术界贡献力量。2.
年轻的学者通过著书立说,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3.
这位教授不仅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还通过著书立说传播知识。4.
她通过著书立说,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5.
为了推广环保理念,他著书立说,呼吁大家关注环境问题。6.
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冯友兰《自序》着书立说的翻译
德语
schreiben und veröffentlichen
日语
著作を発表する
法语
écrire et publier
英语
write and publish
着书立说的字意分解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lì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shuō
1:(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
3:谈说,讲说。
4:告知;告诉。
5:评议;谈论。
6:劝告;责备。
7:学说;观点;言论。
8: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9:指说书。
10: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shuì
1:说服;劝说。
tuō
1:解脱。
yuè
1:古语的读法。

着书立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uó shū lì shuō)。abac式组合,着书立说意思是:指著书立说,撰写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常用于形容某人有独到的见解和著述能力。 强调通过写作和发表来表达和传播思想,体现学术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