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不悔 jiǔ sǐ bù huǐ

abac式
拼音jiǔ sǐ bù huǐ
注音ㄐㄧㄡˇㄅㄨˋㄏㄨㄟˇ
繁体九死不悔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九死不悔的解释
形容即使经历了九次死亡的危险也绝不后悔,强调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出处

1.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

出自《晋书·刘琨传》,原句为“吾枕戈待旦,志在澄清天下,宁九死而不悔也。”
寓意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强调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到底。
列子

1.

即使失败了多次,他仍然九死不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2.

她在事业上遭遇了无数挫折,但她始终九死不悔。

3.

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九死不悔地坚持了下来。

4.

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他也九死不悔地继续前行。

5.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九死不悔,永不放弃。

6.

忠臣挟忠,则扶颠持危,~,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 ★明·李贽《焚书·杂述·昆仑奴》

九死不悔的翻译
德语
trotz wiederholter Rückschläge unerschrocken
日语
九死に悔いなし
法语
ne jamais regretter malgré les épreuves
英语
undaunted by repeated setbacks
九死不悔的字意分解
jiǔ
1:(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同本义。
3:第九。
4:《周易》以阳爻为九。
5:泛指多数,数量大。
6:时间长。
7:九月。
8: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9: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10:纠合,聚集。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huǐ
1:(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2:过失;灾祸。

九死不悔,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ǔ sǐ bù huǐ)。abac式组合,九死不悔意思是:形容即使经历了九次死亡的危险也绝不后悔,强调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强调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