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愧的解释
形容人厚颜无耻、不知羞耻。
出处
1.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2.
出自《战国策·秦策四》中的“恬不知耻”,后演变为“恬不知愧”。寓意
提醒人们要有羞耻心和道德感,反映出对他人无视道德的行为的批判。
列子
1.
他明知自己错了,却恬不知愧地继续辩解。2.
面对大家的批评,他依然恬不知愧地笑着。3.
她恬不知愧地占用了别人的座位。4.
他恬不知愧地拿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5.
即使被揭穿,他依然恬不知愧地否认。恬不知愧的翻译
德语
schamlos
日语
恥知らず
法语
sans vergogne
英语
shameless
恬不知愧的字意分解
tián
1:(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2: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3:安逸,舒适 。
4:。
5:泰然。
6:淡泊 。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kuì
1:(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同本义。同“媿”。
3:折辱人;使羞惭。
4:责人罪咎。

恬不知愧,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ián bù zhī kuì)。abcd式组合,恬不知愧意思是:形容人厚颜无耻、不知羞耻。 提醒人们要有羞耻心和道德感,反映出对他人无视道德的行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