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其谊不谋其利的解释
指做事时注重正义和道义,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强调在行动中坚持原则和道德,不为私利所动。
出处
1.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2.
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君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在阐述君子的行为准则。寓意
强调在做事时应坚持正义和道德,不应被个人利益所左右,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观。
列子
1.
他在帮助朋友时,总是正其谊不谋其利,从不计较回报。2.
公司面临困境时,他选择正其谊不谋其利,坚持原则不妥协。3.
她在公益活动中,始终正其谊不谋其利,赢得了大家的尊重。4.
面对诱惑,他坚持正其谊不谋其利,保持了自己的清白。5.
在家庭矛盾中,他总是正其谊不谋其利,努力维护大家的和谐。正其谊不谋其利的翻译
德语
Gerechtigkeit aufrechterhalten ohne persönlichen Gewinn zu suchen
日语
義を正して利を謀らず
法语
soutenir la justice sans chercher le profit personnel
英语
uphold righteousness without seeking personal gain
正其谊不谋其利的字意分解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jī
1:周年。
qí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7:也许;大概。
8:表示祈使。当,可。
9:将,将要。
10:表示诘问
11:极,甚。
12:如果,假设。
13:或许;大概。
14:还是。表选择。
15:又。
16:用作语助。
17: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18: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19:又。
20:姓。
yì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古“谊”与“义”同。
3:意义,意思。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正其谊不谋其利,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abcd式组合,正其谊不谋其利意思是:指做事时注重正义和道义,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强调在行动中坚持原则和道德,不为私利所动。 强调在做事时应坚持正义和道德,不应被个人利益所左右,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