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abac式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
注音ㄍㄨㄥㄦˊㄨㄤˋㄙ
繁体公而忘私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公而忘私的解释
形容为了公事而不顾及个人私利,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出处

1.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2.

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曰:‘公而忘私,忠也。’”
寓意
强调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
列子

1.

他在公司里总是公而忘私,常常加班到深夜。

2.

为了完成社区的志愿服务,她公而忘私,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3.

在救援行动中,消防员们公而忘私,不顾个人安危。

4.

为了筹备慈善活动,他公而忘私,放弃了自己的假期。

5.

她在家庭中总是公而忘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家人上。

6.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公而忘私的翻译
德语
öffentlich und selbstlos
日语
公に徹して私を忘れる
法语
dévoué au public et oubliant ses intérêts personnels
英语
public-spirited and forgetful of personal interests
公而忘私的字意分解
g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同本义。
3:共,共同。
4: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
5:朝廷;国家。
6:君王。
7: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8:古爵位名。
9: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10: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11:父。又丈夫的父亲。
12:劳绩,功绩。
13:公然;公开地。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wàng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同本义。
3:玩忽,怠忽。
4:逃亡;遗失;灭亡。
1:(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2:同本义。
3: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4:男女阴部。
5:日常衣服。
6:古指私田。
7:古代卿大夫的家臣。
8:又指诸侯国君的嬖臣妾媵。
9: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10:秘密的;不公开的。
11:邪,不正。
12:小。
13:非法的。
14:通奸。
15:排尿;小便。
16:偏爱。
17:贪爱,求多。
18:占有。
19:用财物买通,贿赂。
20:私下,偷偷地。

公而忘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ōng ér wàng sī)。abac式组合,公而忘私意思是:形容为了公事而不顾及个人私利,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强调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