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宾夺主的解释
原指宾客喧哗吵闹,夺走了主人的地位和权威。现多比喻客人喧闹无礼,扰乱主人,或比喻外来事物压倒、取代了原有事物。
出处
1.
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2.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七十回:'只见那家人喧宾夺主,竟不容我等安身。'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礼节和秩序,避免外来事物或人干扰原有秩序。
列子
1.
小明的朋友来家里玩,结果喧宾夺主,把家里弄得一团糟。2.
这个新来的经理总是喧宾夺主,搞得员工们很不满。3.
这个节目本来是介绍主持人的,结果嘉宾喧宾夺主,成了主角。4.
外来物种在这里生长得太快,喧宾夺主,影响了本地物种的生存。5.
这个新品牌一上市就喧宾夺主,抢占了市场份额。6.
成了多数政治,还怕什么外种人~吗?(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喧宾夺主的翻译
德语
der Gast usurpiert den Gastgeber
日语
客が主を奪う
法语
l'invité usurpe l'hôte
英语
the guest usurps the host
喧宾夺主的字意分解
xuān
1:(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2:同本义。
3:显赫。
bīn
1:(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2:同本义。
3:古州名 。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五年置宾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为领方郡。元初为宾州路,寻复为宾州。清属广西思恩府。今为宾阳县。
4: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
5:服从,归服。
6:排斥;弃绝。
7:姓。
duó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强取。
4:竞先取得。
5:剥夺;削除。
zhǔ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3: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4:又。
5: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6:公主的简称。
7:主人;东道主。
8: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9:长官;首脑,首长。
10: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11:事主,指当事人。
12:事物的根本。
13:又。
14:死人的牌位。
15:上帝。
16: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17:主持;掌管。
18:支持,提倡,主张。
19:寄住在。
20:注重。
21:保持。
22:主持婚约。
23:预示。
24:存心;萌生。
25:姓。
zhù
1:件,桩。
2:灌入

喧宾夺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uān bīn duó zhǔ)。abcd式组合,喧宾夺主意思是:原指宾客喧哗吵闹,夺走了主人的地位和权威。现多比喻客人喧闹无礼,扰乱主人,或比喻外来事物压倒、取代了原有事物。 提醒人们要注意礼节和秩序,避免外来事物或人干扰原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