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腮撧耳 náo sāi niǎn ěr

abac式
拼音náo sāi niǎn ěr
注音ㄋㄠˊㄙㄞㄦˇ
繁体撓顋撧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挠腮撧耳的解释
形容人感到无聊、烦躁或不耐烦时的一种习惯性动作,通常是用手挠脸颊和耳朵。
出处

1.

元关汉聊《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2.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见他这般光景,便也无趣,只得撂开手来,挠挠腮撧撧耳。”
寓意
表达一种无聊、烦躁或不耐烦的情绪,提醒人们注意自身的情绪管理。
列子

1.

等待朋友迟到的过程中,小明开始挠腮撧耳,显得很不耐烦。

2.

听着冗长的会议,小李感到无聊,开始挠腮撧耳。

3.

考试前夕,紧张的学生们在教室里挠腮撧耳,试图缓解压力。

4.

在公交车上等了半天没来,小红开始挠腮撧耳,显得有些烦躁。

5.

看了一部无聊的电影,小王忍不住挠腮撧耳,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挠腮撧耳的翻译
德语
sich die Wange kratzen und das Ohr reiben
日语
頬をかき耳をさする
法语
se gratter la joue et se frotter l'oreille
英语
scratch one's cheek and rub one's ear
挠腮撧耳的字意分解
náo
1:(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同本义。
3:搅,搅动。
4:阻挠。
5:屈服。
6:弯曲。
7:弱。
sāi
1: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2: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juē
1:折断。
2:抓。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挠腮撧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náo sāi niǎn ěr)。abac式组合,挠腮撧耳意思是:形容人感到无聊、烦躁或不耐烦时的一种习惯性动作,通常是用手挠脸颊和耳朵。 表达一种无聊、烦躁或不耐烦的情绪,提醒人们注意自身的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