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沙烂石的解释
形容土地因高温而变得焦枯,沙石因高温而变得松散破碎。常用来描述极度炎热的环境。
出处
1.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焦沙烂石,赤地千里。'寓意
强调自然环境的恶劣,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暑和保护环境。
列子
1.
夏天正午的太阳照射下,地面上的焦沙烂石让人难以忍受。2.
在沙漠中行走,脚下的焦沙烂石让旅程变得更加艰难。3.
炎热的夏季,公园里的地面仿佛变成了焦沙烂石。4.
高温下的工地,工人们站在焦沙烂石上工作,汗水不断流下。5.
长时间暴晒后,原本坚硬的石头也变成了焦沙烂石。焦沙烂石的翻译
德语
verbrannter Sand und zerfallene Steine
日语
焦げた砂と崩れた石
法语
sable brûlant et roches désagrégées
英语
scorched sand and crumbling rocks
焦沙烂石的字意分解
jiāo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2:同本义。
3:干枯;枯焦。
4:叫喊,吵闹。
5:着急。
6:干燥。
7:烧焦的。
8: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
9:焦耳的简称 ——符号J。
10:古国名 。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shā
1:(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同本义。
3: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4: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shà
1:
làn
1:(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2:同本义。
3:又。
4:火烧伤。
5:腐烂,腐败。
6:明亮、光明;色彩绚丽。
dàn
1: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shí
1:(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同本义。
3:石刻,碑碣。
4: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5: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6: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7:硬;坚固。
8:大。
9:姓。

焦沙烂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iāo shā làn shí)。abcd式组合,焦沙烂石意思是:形容土地因高温而变得焦枯,沙石因高温而变得松散破碎。常用来描述极度炎热的环境。 强调自然环境的恶劣,提醒人们要注意防暑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