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的解释
形容引用很多材料来证明论点,说明某人学识渊博,善于引用经典和史实来论证观点。
出处
1.
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2.
出自《后汉书·班固传》:'固好博览,不为章句,师事扶风杜抚,旁征博引,贯穿古今。'寓意
强调通过广泛引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展示学识的广博。
列子
1.
他在演讲中旁征博引,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2.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经典著作。3.
这篇论文旁征博引,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4.
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5.
他在辩论赛中旁征博引,最终说服了评委和观众。6.
宝钗妙玉则从徐说,~,用罚甚勤。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旁征博引的翻译
德语
ausgiebig aus verschiedenen Quellen zitieren
日语
広範囲にわたって引用する
法语
citer abondamment des sources variées
英语
quote extensively from various sources
旁征博引的字意分解
bàng
1:(古通“傍”)。
2:依傍;依附。
3:靠近。
4:依照;仿效。
5:诽谤。
páng
1:(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同本义。
3:又。
4:别的,其他的。
5:旁边。古同“傍”。
6:附近。
7:辅助,辅佐。
zhēng
1:(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3:征伐,发兵讨伐。
4:争夺,争取。
5:征收。
6:赋税。
7:(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8:同本义。
9:求取;索取。
10:追究;追问。
11:证明;验证。
12:征兆;迹象。
13:姓。
bó
1:(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同本义。与“小”相对。
3:宽广;广搏。
4:众多;丰富。
5:广泛;普遍。
6:渊博,知道得多。
7:赌,博弈。
8:取得。
9:换取。
10:争斗,博斗。
yǐn
1:(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同本义。
3:拉,牵挽。
4:延长;延续。
5:伸着。
6:牵连;攀供。
7:引导。
8:带领。
9:引决、自尽。
10:援引。
11:荐举。
12:招致。
13: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14:退避。
15: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16:吸引。
17: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18:举起;竖起。
19: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20:承认。
21: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22:延请。
23:取过来,拿出。
24:引车前行的皮带。
25: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26: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27:通行执照。
28:长久。
29: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旁征博引,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áng zhēng bó yǐn)。abcd式组合,旁征博引意思是:形容引用很多材料来证明论点,说明某人学识渊博,善于引用经典和史实来论证观点。 强调通过广泛引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展示学识的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