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清浊的解释
形容文风激昂,文辞清澈,表达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出处
1.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北周·庚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2.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激扬清浊,风流千古。'寓意
强调文辞的激昂和清澈,鼓励表达的有力和感染力。
列子
1.
他的演讲激扬清浊,让听众深受感动。2.
这篇文章激扬清浊,读来让人热血沸腾。3.
诗人在诗歌中激扬清浊,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4.
这场辩论赛上,选手们的发言激扬清浊,赢得了满堂喝彩。5.
小说中的主人公激扬清浊,展现了不屈的精神。激扬清浊的翻译
德语
kraftvoll und beredt
日语
力強く雄弁
法语
vigoureux et éloquent
英语
vigorous and eloquent
激扬清浊的字意分解
jī
1:(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同本义。
3: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4:迅疾;猛烈。
5:高亢;激昂。
yáng
1:(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同本义。
3: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4: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5:提高声音。
6:发扬,发挥。
7:振作,昂扬。
8:显示;夸耀。
9:仰。
10: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11:过长过高的树枝。
12: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13:姓。
qīng
1:(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同本义。与“浊”相对。
3:清洁;洁净;纯洁。
4:清明。
5:清凉。
6:清冷,凄清。
7:清平;太平。
8:寂静。
9:清雅高尚。
10:清白。
11:清静;恬静。
12:清正。
13:清廉。
14: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15:清香、清馨、清醇。
16:无余。
17:纯粹。
18: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滤去酒糟的甜酒。
20:粪槽,厕所。
21:清除。
22: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23:姓。
zhuó
1:(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2: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3:液体浑浊。与“清”相对。
4:脏,不干净。
5:庸俗。
6:品行坏,卑劣。
7:混乱。
8:昏暗不明。

激扬清浊,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ī yáng qīng zhuó)。abac式组合,激扬清浊意思是:形容文风激昂,文辞清澈,表达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强调文辞的激昂和清澈,鼓励表达的有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