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不济急 huǎn bù jì jí

abac式
拼音huǎn bù jì jí
注音ㄏㄨㄢˇㄅㄨˋㄐㄧˋㄐㄧˊ
繁体緩不濟急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缓不济急的解释
形容缓慢的措施不能解决紧急的问题。比喻临时采取的措施不能应付紧急情况。
出处

1.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京一万银子。”

2.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缓不济急,急不济缓。'
寓意
提醒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不能拖延。
列子

1.

小明想等下次发工资再买礼物,但缓不济急,朋友的生日已经到了。

2.

家里突然停电,邻居说可以借电,但缓不济急,电工已经在路上了。

3.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抛锚,缓不济急,拖车公司要一个小时后才能到。

4.

比赛马上开始,小丽还在找鞋子,缓不济急,比赛已经开始了。

5.

公司急需资金周转,老板说可以找银行贷款,但缓不济急,银行审批需要时间。

6.

看看还差个八百多两银子,没有法子想,要变卖东西,却又~。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回

缓不济急的翻译
德语
zu langsam, um in einem Notfall zu helfen
日语
緩急に間に合わない
法语
trop lent pour aider en cas d'urgence
英语
too slow to help in an emergency
缓不济急的字意分解
huǎn
1:(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2: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3:延期,延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8:众多。
9:整齐美好的样子。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7:弥补。
8:及,比得上。
9:成;可以。
10:渡口,过河的地方。
11:能干,中用。
1:(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2:紧,紧缩。
3:急躁,着急。
4:迫切;紧急。
5:疾速;快捷;匆忙。
6:指声音急促。
7:着急;使焦虑。
8:以…为急,关切;赶快帮助。
9:重视。
10:急难,危急的事。
11:假期;休假。

缓不济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ǎn bù jì jí)。abac式组合,缓不济急意思是:形容缓慢的措施不能解决紧急的问题。比喻临时采取的措施不能应付紧急情况。 提醒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不能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