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 zhī shū dá lǐ

abcd式
拼音zhī shū dá lǐ
注音ㄓㄕㄨㄉㄚˊㄌㄧˇ
繁体知書達理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知书达理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有知识、懂道理,通常指有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
出处

1.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2.

出自《论语·学而》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后演变为“知书达理”这一成语。
寓意
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懂得道理,体现出对人的全面要求。
列子

1.

老师对小明的评价是知书达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

张叔叔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知书达理,深受邻居们的尊敬。

3.

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知书达理,是班级的榜样。

4.

在社区活动中,他表现得知书达理,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5.

这个孩子知书达理,懂得孝顺父母,邻居们都称赞他。

6.

一个人知书达理,就该往上巴结才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知书达理的翻译
德语
gebildet und vernünftig
日语
知識豊富で道理をわきまえた
法语
bien éduqué et raisonnable
英语
well-educated and reasonable
知书达理的字意分解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1:(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同本义。泛指畅通。
3:到达,通到。
4: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5: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6:荐举。
7:将意思表达出来。
8:通行的;共同的。
9: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10: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11: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12:姓。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知书达理,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hī shū dá lǐ)。abcd式组合,知书达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知识、懂道理,通常指有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 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懂得道理,体现出对人的全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