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而充之的解释
原指扩大并充实某种事物,后引申为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详细阐述。
出处
1.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2.
《孟子·公孙丑上》:'吾今而后知,吾无恤矣。吾何以不扩而充之乎?'寓意
强调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全面阐述,鼓励人们在思考和表达中追求深度和广度。
列子
1.
在讲座中,教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扩而充之的讲解。2.
她在论文中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扩而充之的论述。3.
在讨论会上,大家对这个议题进行了扩而充之的讨论。4.
他在书中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扩而充之的分析。5.
在课堂上,老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扩而充之的解释。6.
这句话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普遍应用起来。 ★朱自清《论气节》扩而充之的翻译
德语
erweitern und vertiefen
日语
拡大して充実させる
法语
élargir et approfondir
英语
expand and elaborate
扩而充之的字意分解
kuò
1:扩大;张开。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chōng
1:(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2:同本义。
3:满。
4:装满;塞满。
5:任职,充任;充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扩而充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uò ér chōng zhī)。abcd式组合,扩而充之意思是:原指扩大并充实某种事物,后引申为对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详细阐述。 强调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全面阐述,鼓励人们在思考和表达中追求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