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夏凊 dōng nuǎn xià qīng

abac式
拼音dōng nuǎn xià qīng
注音ㄉㄨㄥㄋㄨㄢˇㄒㄧㄚˋ
繁体鼕煖夏凊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四季如春
  • 气候宜人
  • 温暖如春
反义词
冬暖夏凊的解释
形容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冬天温暖,夏天凉爽。
出处

1.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

2.

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原句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指冬暖夏凉的理想气候。
寓意
表达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强调自然环境的舒适宜人。
列子

1.

这个小镇冬暖夏凊,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2.

他们选择在这个冬暖夏凊的地方定居。

3.

这个城市的冬暖夏凊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

4.

我们计划在冬暖夏凊的海边度过这个假期。

5.

这个山谷因为冬暖夏凊,成为了徒步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冬暖夏凊的翻译
德语
milde Winter und kühle Sommer
日语
冬暖か夏涼しい
法语
hivers doux et étés frais
英语
mild winters and cool summers
冬暖夏凊的字意分解
dōng
1:(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4:最后,终。
nuǎn
1:(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2:使温暖。
xià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大屋。
8: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9:大。
10:华彩,即五色。
11:姓。
qìng
1:凉:清凉。寒冷。

冬暖夏凊,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ōng nuǎn xià qīng)。abac式组合,冬暖夏凊意思是:形容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冬天温暖,夏天凉爽。 表达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强调自然环境的舒适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