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abac式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注音ㄈㄣˊㄕㄨㄎㄥㄖㄨˊ
繁体焚書坑儒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禁锢思想
  • 钳制言论
  • 文化压迫
反义词
焚书坑儒的解释
指秦始皇焚烧书籍并活埋儒生的历史事件,后引申为文化专制和思想迫害的象征。
出处

1.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下令焚书并坑杀儒生的事件。
寓意
警示人们要警惕思想和文化的专制,珍视知识和自由。
列子

1.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2.

小说中,主人公因反对焚书坑儒的政策而被流放。

3.

讨论会上,有人提到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的典型案例。

4.

电影里,主人公通过揭露焚书坑儒的历史,唤醒了人们的意识。

5.

在历史剧中,焚书坑儒的情节被用来表现秦始皇的暴政。

6.

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焚书坑儒的翻译
德语
Bücherverbrennung und Begräbnis der Gelehrten
日语
焚書坑儒
法语
brûler les livres et enterrer les lettrés
英语
burning of books and burying of scholars
焚书坑儒的字意分解
fén
1:(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用火烧山林宿草。
3:烧。
4: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kēng
1:(形声。从土,亢声。本义: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
2:同本义。
3:矿穴,矿场。
4:陷害。
5:活埋。
6:损人。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7:缓慢。

焚书坑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én shū kēng rú)。abac式组合,焚书坑儒意思是:指秦始皇焚烧书籍并活埋儒生的历史事件,后引申为文化专制和思想迫害的象征。 警示人们要警惕思想和文化的专制,珍视知识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