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tián bù zhī chǐ

abcd式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注音ㄊㄧㄢˊㄅㄨˋㄓㄔˇ
繁体恬不知恥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恬不知耻的解释
形容人厚颜无耻到了极点,对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毫无羞耻之心。
出处

1.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2.

出自《孟子·尽心上》:'恬不知耻而后为盗'。
寓意
提醒人们要有羞耻心,懂得自尊自爱。
列子

1.

他明知自己错了,却恬不知耻地继续辩解。

2.

面对大家的指责,他竟然恬不知耻地笑了。

3.

她恬不知耻地拿走了别人的功劳。

4.

他恬不知耻地在大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不当得利。

5.

面对质疑,他恬不知耻地继续编造谎言。

6.

“打这个~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恬不知耻的翻译
德语
schamlos
日语
厚顔無恥
法语
sans vergogne
英语
shameless
恬不知耻的字意分解
tián
1:(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2: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3:安逸,舒适 。
4:
5:泰然。
6:淡泊 。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chǐ
1:(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3:羞愧。
4:羞辱;侮辱。

恬不知耻,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ián bù zhī chǐ)。abcd式组合,恬不知耻意思是:形容人厚颜无耻到了极点,对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毫无羞耻之心。 提醒人们要有羞耻心,懂得自尊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