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独断专行,不容他人发表意见。
出处
1.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2.
出自《汉书·元帝纪》,原文为“一言堂,专制独行”。寓意
提醒人们要避免独断专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提倡民主决策。
列子
1.
在家庭会议上,父亲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俨然一言堂。2.
小组讨论时,李明不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搞得像一言堂。3.
公司的新项目决策完全是一言堂,员工们意见无法被采纳。4.
班级活动的安排完全是一言堂,同学们对此感到不满。5.
在朋友聚会上,张三总是独断专行,搞得像一言堂,大家都很无奈。6.
要设法制止‘~’,‘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一言堂的翻译
德语
Ein-Mann-Show
日语
一言堂
法语
monologue
英语
one-man show
一言堂的字意分解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táng
1:(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同本义。
3: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4: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5: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6:高显的样子。

一言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yán táng)。abcd式组合,一言堂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独断专行,不容他人发表意见。 提醒人们要避免独断专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提倡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