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qún cè qún lì

abcd式
拼音qún cè qún lì
注音ㄑㄩㄣˊㄑㄩㄣˊㄘㄜˋㄑㄩㄣˊㄑㄩㄣˊㄌㄧˋ
繁体羣羣箊羣羣力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群策群力的解释
形容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出处

1.

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2.

出自《论语·子路》:'群策群力,共襄盛举。'
寓意
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列子

1.

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大家群策群力,最终完成了任务。

2.

为了解决难题,同学们群策群力,提出了许多好建议。

3.

社区活动的组织者们群策群力,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在家庭装修时,全家人群策群力,设计出了理想的家居方案。

5.

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员工们群策群力,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

6.

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庶有成功。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

群策群力的翻译
德语
gemeinsame Anstrengungen und Ideen
日语
集団の知恵と力を結集する
法语
unir les efforts et les idées
英语
pooling wisdom and efforts
群策群力的字意分解
qún
1:(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3:集团,社会集体。
4:泛指多数。
5:指人。
6:指事物。
7:聚集;会合,联合。
8:随俗。
9:众多。
1:(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策略;计谋。
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5: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8:卜筮用的蓍草。
9: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10: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11:谋划;策划。
qún
1:(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3:集团,社会集体。
4:泛指多数。
5:指人。
6:指事物。
7:聚集;会合,联合。
8:随俗。
9:众多。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群策群力,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ún cè qún lì)。abcd式组合,群策群力意思是:形容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