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解事 qiǎng zuò jiě shì

abcd式
拼音qiǎng zuò jiě shì
注音ㄐㄧㄤˋㄗㄨㄛˋㄐㄧㄝˋㄕˋ
繁体強作解事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强作解事的解释
指勉强做出解释,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事物的解释牵强附会,不够合理。
出处

1.

唐·杜甫《彭衙行》:“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2.

出自清代学者俞樾的《春在堂随笔》,其中提到“强作解事”,指勉强解释古文中的难懂之处。
寓意
提醒人们在解释事物时应当基于事实和逻辑,避免强行解释而失去可信度。
列子

1.

他在解释这道难题时,强作解事,结果让大家更加困惑。

2.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强作解事,结果反而显得更不合理。

3.

她在讲解这幅画的意义时,强作解事,引起了听众的反感。

4.

他强作解事,想要解释这个现象,结果被大家指出很多漏洞。

5.

为了让故事更有趣,他强作解事,结果让情节变得不合逻辑。

6.

无其识而~,固不如庸俗之犹免于怪妄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强作解事的翻译
德语
eine Erklärung erzwingen
日语
無理に説明する
法语
forcer une explication
英语
force an explanation
强作解事的字意分解
jiàng
1:倔强;固执。
2:僵硬。
qiáng
1:(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同本义。
3:襁褓。
4:(通彊。弱的反义词)。
5:弓有力。
6:强盛;势力大。
7:强健;健壮,有力。
8:刚强;坚决。
9:强横。
10:强暴。
11:优越;好。
12:略多于…的。
13:强有力的弓。
14:强者。
15:使强,加强。
16:姓。
qiǎng
1:强制,强迫。
2:劝勉。
3:勉强。
4:竭力;尽力。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jiě
1:(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2:同本义。
3:解体,离散。
4:分解,熔化。
5:解除,解围。
6:解开。
7:解释,说明。
8:晓悟;明白。
9:脱去;松开。
10:打开,开放。
11:缓解。
12:助动词。能,会,得。
13: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
14:见解,见识。
jiè
1:(词源见jiě声解)。
2: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3:押送财物或犯人。
4:兑换。
xiè
1:兽名。
2: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3:古地名 。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4: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5:姓。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强作解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ǎng zuò jiě shì)。abcd式组合,强作解事意思是:指勉强做出解释,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事物的解释牵强附会,不够合理。 提醒人们在解释事物时应当基于事实和逻辑,避免强行解释而失去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