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甘心 sǐ bù gān xīn

abac式
拼音sǐ bù gān xīn
注音ㄅㄨˋㄍㄢㄒㄧㄣ
繁体死不甘心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死不甘心的解释
形容死也不甘心,表达一种强烈的不甘心和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心情。
出处

1.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2.

出自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吕布见此势,心甚不甘,欲战而力不从心,仰天长叹曰:‘吾得何罪,而至今日乎?’遂拔剑自刎而死。”
寓意
强调面对失败或不利局面时不轻易放弃的坚韧精神。
列子

1.

他明知自己病入膏肓,但仍死不甘心,坚持要完成自己的梦想。

2.

即使输了比赛,他也死不甘心,总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翻盘。

3.

她被公司辞退后,死不甘心,决定自主创业。

4.

面对失败,他死不甘心,决定从头再来。

5.

他被冤枉后,死不甘心,一直在寻找证据为自己洗冤。

6.

你这样对我,我~。

死不甘心的翻译
德语
nicht bereit zu sterben
日语
死んでも納得できない
法语
refusant de mourir
英语
unwilling to die
死不甘心的字意分解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ān
1:(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2:同本义。
3:甜。
4:好,及时。
5:甘愿;乐意。
6:美味的食品。
7:甘味,甜味。
8:果名,橘属。
9:嗜好;爱好。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死不甘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ǐ bù gān xīn)。abac式组合,死不甘心意思是:形容死也不甘心,表达一种强烈的不甘心和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心情。 强调面对失败或不利局面时不轻易放弃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