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的解释
形容死后眼睛不闭,含有不甘心、不瞑目的意思,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的不满或遗憾。
出处
1.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2.
《左传·成公十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献玉者曰:“子罕之言是也,吾将从之。”遂去。及宋灾,子罕死焉,宋人皆曰:“子罕死不瞑目。”'寓意
表达对未完成的事业或心愿的不甘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及时完成心愿。
列子
1.
老人去世前一直念叨着未完成的心愿,死不瞑目。2.
他被冤枉后含恨离世,死不瞑目。3.
父亲临终前还在担心儿子的未来,死不瞑目。4.
她对未能实现的梦想耿耿于怀,死不瞑目。5.
这位英雄为国捐躯,死不瞑目地守护着自己的信念。6.
四患未除,吾~。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死不瞑目的翻译
德语
mit offenen Augen sterben
日语
死に目をつぶらない
法语
mourir les yeux ouverts
英语
die with one's eyes open
死不瞑目的字意分解
sǐ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míng
1:闭上眼睛。
2:睡觉,打瞌睡。
3:昏暗。
4:眼睛昏花的。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死不瞑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ǐ bù míng mù)。abac式组合,死不瞑目意思是:形容死后眼睛不闭,含有不甘心、不瞑目的意思,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的不满或遗憾。 表达对未完成的事业或心愿的不甘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及时完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