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徒显 míng bù tú xiǎn

abcd式
拼音míng bù tú xiǎn
注音ㄇㄧㄥˊㄅㄨˋㄊㄨˊㄒㄧㄢˇ
繁体名不徒顯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名不徒显的解释
指的是人的名声不是白白显露的,强调名声是通过实际行动和成就获得的,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

1.

《吕氏春秋·期贤》:“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2.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为“名不徒显,必有其实”,意思是名声不是白白显露的,必定有其实际的根据。
寓意
强调名声与实际成就相匹配,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真正的名声。
列子

1.

他获得了年度最佳员工的称号,大家都认为他名不徒显。

2.

这位画家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真是名不徒显。

3.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名不徒显。

4.

这个团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证明他们名不徒显。

5.

他的小说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外也备受好评,名不徒显。

名不徒显的翻译
德语
nicht nur ein Name
日语
名が空しくない
法语
pas seulement un nom
英语
not just a name
名不徒显的字意分解
mí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7:名字;名称。
8:名声,名誉,名望。
9:名义。
10: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11:大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7:独,仅仅。
8:徒然,枉然。
9:姓。
xiǎn
1:(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2:同本义。
3:表面,外面。
4:明显;显示得很清楚。
5:显赫,显达。
6:明,光明。
7:显露;公开。
8:传扬;显扬。
9:表现;显示。
10:见。

名不徒显,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íng bù tú xiǎn)。abcd式组合,名不徒显意思是:指的是人的名声不是白白显露的,强调名声是通过实际行动和成就获得的,不是空有虚名。 强调名声与实际成就相匹配,鼓励人们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真正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