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兵之计 huǎn bīng zhī jì

abcd式
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
注音ㄏㄨㄢˇㄅㄧㄥㄓㄐㄧˋ
繁体緩兵之計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缓兵之计的解释
指在战争中拖延时间以待时机的策略,通常用于军事或谈判中,通过拖延来争取有利条件。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2.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缓师以待之',意为拖延军队以等待时机。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冲突时,可以通过拖延来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错失良机。
列子

1.

在谈判中,他使用缓兵之计,希望对方在等待中失去耐心。

2.

比赛中,队员们采取缓兵之计,等待对方体力下降再发起进攻。

3.

面对对方的质疑,他使用缓兵之计,拖延时间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4.

在游戏中,玩家使用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以等待队友支援。

5.

在家庭争执中,她使用缓兵之计,希望时间能缓解双方的情绪。

6.

话大决意要杀陶三,监生恐闹出事来,原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十二回

缓兵之计的翻译
德语
Verzögerungstaktik
日语
牽制戦術
法语
tactiques de retardement
英语
delaying tactics
缓兵之计的字意分解
huǎn
1:(形声。从糸(mì),爰(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2: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3:延期,延迟。
bīng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7:牌戏名。
8: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9: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10:用兵器攻击,刺杀。
11:伤害。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同本义。
3:计较;关心于。
4:商议;谋划。
5:考察;审核。
6: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7:计策;计谋。
8:姓。

缓兵之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ǎn bīng zhī jì)。abcd式组合,缓兵之计意思是:指在战争中拖延时间以待时机的策略,通常用于军事或谈判中,通过拖延来争取有利条件。 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冲突时,可以通过拖延来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但需谨慎使用,避免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