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abcd式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注音ㄇㄨˋㄏㄡˊㄦˊㄍㄨㄢˋ
繁体沐猴而冠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沐猴而冠的解释
比喻人不学无术,徒有虚名,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
出处

1.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为“今有人于此,欲捕猕猴而冠之,以为人”,意为有人想给猕猴戴上帽子,让它冒充人。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内在素质,不要只看外表或虚名。
列子

1.

他虽然被提拔了,但大家都觉得他只是沐猴而冠,缺乏实际能力。

2.

这个所谓的大师,不过是沐猴而冠,讲的东西毫无新意。

3.

新来的经理虽然职位很高,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真是沐猴而冠。

4.

比赛中那个选手水平很差,简直是沐猴而冠,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5.

这个所谓的专家,讲的都是些陈词滥调,真是沐猴而冠。

6.

丰私家之积,此~尔,尚焉足道哉! ★《晋书·张载传》

沐猴而冠的翻译
德语
ein Affe mit einem Hut
日语
猿に冠をかぶせる
法语
un singe portant un chapeau
英语
a monkey wearing a hat
沐猴而冠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同本义。
3:芟除。
4: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hóu
1: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沐猴而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ù hóu ér guàn)。abcd式组合,沐猴而冠意思是:比喻人不学无术,徒有虚名,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 提醒人们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内在素质,不要只看外表或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