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经武的解释
形容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的人,文武双全。
出处
1.
南朝·梁·沈约《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2.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自称“秉文经武”,意为自己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文才和武略上的双重才能,鼓励全面发展。
列子
1.
他不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在体育运动中也表现出色,真可谓秉文经武。2.
这个团队的领导者秉文经武,带领大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3.
在历史上,许多名将都秉文经武,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4.
他秉文经武,在公司里既能出谋划策,又能解决实际问题。5.
这位将军秉文经武,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在治理地方上也颇有成效。秉文经武的翻译
德语
in Literatur und militärischen Angelegenheiten bewandert
日语
文武両道
法语
versé à la fois dans les lettres et dans les affaires militaires
英语
versed in both literature and military affairs
秉文经武的字意分解
bǐng
1:(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同本义。
3:权力,权柄。
4: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5:引申为主持,掌握。
6:保持;坚持。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jīng
1:(古字为“巠”。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同本义。
3: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4: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5:经典。
6: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7: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8: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9:中国古地名 。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0:小路,途径。
11:治理。
12:经过,经历。
13:经营;料理。
14:量度;筹划。
15:上吊,缢死。
16:正常;经常。
jìng
1: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wǔ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7: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金属打击乐器。
9:继承。
10: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1:姓。

秉文经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ǐng wén jīng wǔ)。abac式组合,秉文经武意思是:形容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的人,文武双全。 强调一个人在文才和武略上的双重才能,鼓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