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着脸 kū sāng zhe liǎn

abcd式
拼音kū sāng zhe liǎn
注音ㄎㄨㄙㄤˋㄓㄠˊㄌㄧㄢˇ
繁体哭喪着臉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哭丧着脸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因为悲伤、失望或无奈而面露痛苦的表情。
出处

1.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那老头子哭丧着脸,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

2.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凤姐儿哭丧着脸道:‘我这屋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寓意
表达因不满、失望等负面情绪而表现出的消极状态。
列子

1.

小明因为考试不及格,哭丧着脸回到家。

2.

听到这个坏消息,她哭丧着脸,一言不发。

3.

他哭丧着脸地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心疼不已。

4.

因为丢失了心爱的玩具,小朋友哭丧着脸。

5.

听到比赛取消的消息,队员们哭丧着脸,感到非常失望。

6.

你不要老是~。

哭丧着脸的翻译
德语
langes Gesicht machen
日语
泣き顔
法语
faire la tête
英语
with a long face
哭丧着脸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同本义(有声有泪)。
3: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歌。
sāng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sàng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liǎn
1:(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同本义。
3: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4: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5:脸色;脸上的表情。

哭丧着脸,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kū sāng zhe liǎn)。abcd式组合,哭丧着脸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因为悲伤、失望或无奈而面露痛苦的表情。 表达因不满、失望等负面情绪而表现出的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