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胜衣 ruò bù shèng yī

abac式
拼音ruò bù shèng yī
注音ㄖㄜˇㄅㄨˋㄕㄥˋㄧ
繁体若不勝衣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若不胜衣的解释
形容衣服穿得少,身体单薄,难以抵御寒冷。也可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难以承受某种负担或压力。
出处

1.

《淮南子·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彼事之不胜衣,缓之不胜食。'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暖,关心弱势群体,体现对生存环境的关注。
列子

1.

冬天到了,小明只穿着一件薄外套,真是若不胜衣。

2.

看到那些流浪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真是若不胜衣。

3.

她穿着单薄的裙子在冷风中行走,看起来若不胜衣。

4.

小孩在雪地里玩耍,穿着单薄,若不胜衣的样子让人担心。

5.

他只穿了一件衬衫出门,感觉若不胜衣。

6.

[丽者]瘦怯凝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若不胜衣的翻译
德语
kaum in der Lage, sich warm zu halten
日语
暖を保つことすらままならない
法语
à peine capable de se réchauffer
英语
barely able to keep warm
若不胜衣的字意分解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èng
1:(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同本义。
3:战胜,打败。
4:胜过;超过。
5: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克制;制服。
7:上升。
8:特指名胜古迹。
9:容积单位。
10:古代妇女首饰。
11:胜利。
12:非常美好;美妙。
13:尽;完。
14: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若不胜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bù shèng yī)。abac式组合,若不胜衣意思是:形容衣服穿得少,身体单薄,难以抵御寒冷。也可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难以承受某种负担或压力。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暖,关心弱势群体,体现对生存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