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凶趋吉 bì xiōng qū jí

abac式
拼音bì xiōng qū jí
注音ㄅㄧˋㄒㄩㄥㄑㄩㄐㄧˊ
繁体避凶趨吉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避凶趋吉的解释
指避开凶险,趋向吉祥。形容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行为,避免不利的因素,追求有利的结果。
出处

1.

宋·王观国《学林·诗卜》:“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2.

《周易·系辞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强不息。' 后人引申出避凶趋吉的理念。
寓意
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智慧和策略,避免不利因素,追求有利结果。
列子

1.

为了事业的顺利发展,他总是避凶趋吉,小心谨慎地处理每一个细节。

2.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他总是避凶趋吉,选择那些风险较低的项目。

3.

她在生活中总是避凶趋吉,避免与那些负能量的人接触。

4.

为了家庭的和睦,他总是避凶趋吉,尽量避免与家人发生冲突。

5.

在人际交往中,他总是避凶趋吉,选择与那些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

6.

想伊必是大仙,休咎事曾经明辨,论~,惟人当自先。 ★明·沈鲸《双珠记·真武灵隐》

避凶趋吉的翻译
德语
das Böse meiden und das Gute suchen
日语
凶を避けて吉を求める
法语
éviter le mal et chercher le bien
英语
avoid evil and seek good
避凶趋吉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
3:离去。
4: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隐藏。
xiōng
1:(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2:同本义。
3:凶恶可怕。
4:闹饥荒的,歉收的。
5:与死人有关,丧葬。
6:恐惧;骚动。
7: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8:灾祸。
9:早死;夭亡。
10:争讼,吵闹。
1:(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同本义。
3:步,行走。
4: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5:奔赴;趋向。
6:催促。
7:志趣。
8:节奏。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2:同本义。
3:吉服(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吉帖(婚帖,庚帖);吉谶(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吉羊(吉利祥瑞。古代器物上多铭刻“吉羊”二字。羊,古祥字);吉卜(吉利的卜兆);吉幸(吉利幸运);吉征(幸运的征兆)。
4:善;美。
5:吉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引申指大华优美之人);吉灵即溜(形容身段灵活);吉吉抖抖(弯曲成串的样子)。
6:古州名 。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避凶趋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ì xiōng qū jí)。abac式组合,避凶趋吉意思是:指避开凶险,趋向吉祥。形容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行为,避免不利的因素,追求有利的结果。 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智慧和策略,避免不利因素,追求有利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