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饱马腾 shì bǎo mǎ téng

abcd式
拼音shì bǎo mǎ téng
注音ㄕˋㄅㄠˇㄇㄚˇㄊㄥˊ
繁体士飽馬騰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士饱马腾的解释
形容人吃饱了,马也精神抖擞,意为人马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出处

1.

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2.

出自《三国演义》,描述刘备在徐州时,百姓安居乐业,士饱马腾,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寓意
强调人马的状态良好,象征着力量和准备充分的状态。
列子

1.

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早上大家士饱马腾,准备继续上路。

2.

假期过后,孩子们士饱马腾地回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3.

经过充分的准备,运动员们士饱马腾地参加了比赛。

4.

周末郊游后,大家士饱马腾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5.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公司员工士饱马腾地迎接新的挑战。

6.

且两年中~,支应不匮,亦有微劳。 ★清·冯桂芬《与吉抚部书》

士饱马腾的翻译
德语
gut genährt und voller Energie
日语
士気高揚
法语
bien nourri et plein d'entrain
英语
well-fed and spirited
士饱马腾的字意分解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bǎo
1:(形声。从食,包声。本义:吃足)。
2:同本义。与“饥”相对。
3:充足,多。
4:满足。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téng
1:(形声。从马,朕(zhèn)声。本义:马奔腾)。
2:同本义。
3:奔驰。
4:跳跃。
5:使房屋空出。
6:升入空中;上升。
7:传递。
8:翻腾。
9:驾;乘。
10:凌驾。

士饱马腾,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ǎo mǎ téng)。abcd式组合,士饱马腾意思是:形容人吃饱了,马也精神抖擞,意为人马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强调人马的状态良好,象征着力量和准备充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