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的解释
原指纠正错误时,因用力过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多指纠正错误或偏差时,方法或措施过激,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1.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2.
宋·苏轼《与王庠书》:'矫枉过正,譬如折木,折多则枝伤,折少则木不直。'寓意
提醒人们在纠正错误时要适度,避免因过度纠正而产生新的问题。
列子
1.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父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结果导致孩子的学习和娱乐都受到了影响,真是矫枉过正。2.
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强制员工加班,结果导致员工疲惫不堪,工作效率反而下降,这真是矫枉过正。3.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决定全面禁止私家车上路,结果导致公共交通系统瘫痪,真是矫枉过正。4.
为了让孩子多运动,家长要求孩子每天跑步两个小时,结果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这真是矫枉过正。5.
为了减少浪费,餐厅规定顾客必须吃完盘中所有食物,结果导致顾客不满,真是矫枉过正。6.
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矫枉过正的翻译
德语
überkorrigieren
日语
過矯
法语
corriger excessivement
英语
overcorrect
矫枉过正的字意分解
jiǎo
1:(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2: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3:匡正;纠正。
4:假托;诈称。
5:高举。
6:拂逆,违背。
7:飞。
8:勇武的样子。
jiáo
1:[方言] 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wǎng
1:(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2:同本义。
3:邪恶。
4:使受冤屈。
5:违背。
6:谦词。谓使对方受屈。
7:徒然,白费。
guò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3:超出,胜过。
4:过去(过后)。
5:给予;递给。
6:渡过。
7:转移;过渡。
8:度过;过活。
9: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10:交往,相处。
11:错,犯错误。
12:怪罪,责难。
13:继入、赘入或嫁人。
14:传递。
15: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16:灾殃。
17:过分;过于;太甚。
guō
1: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姓,过国之后。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矫枉过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ǎo wǎng guò zhèng)。abcd式组合,矫枉过正意思是:原指纠正错误时,因用力过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多指纠正错误或偏差时,方法或措施过激,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提醒人们在纠正错误时要适度,避免因过度纠正而产生新的问题。